輸入圖形碼
當前位置:政策資訊 - 政策新聞
8月30日,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以廣東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名義印發《工業設計賦能廣東行動方案(2022-2025年)》,并于9月5日在省政府有關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新型研發機構的高質量發展,進一步規范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的建設與運行管理,提升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能力,廣東省科學技術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科技部《關于促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指導意見》、《廣東省自主創新促進條例》、《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精神,制定了《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管理辦法》。
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住房城鄉領域科技創新相關工作部署,以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為引領,積極開展住房城鄉建設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研究和技術攻關,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建設科技創新水平穩步提升。
喜迎黨的二十大,大項目建設加緊進行,海洋科技創新勢頭正旺,成為引領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壯大的有力支撐。要深刻認識廣東作為海洋大省的職責和使命,切實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培育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
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全國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名單,廣東省447家企業新入選,超過2019年以來前三批入選總數(429家),累計培育總數876家,總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二。
金秋十月,廣東大地上到處欣欣向榮,熱流奔涌,書寫著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答卷。2018年6月,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提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多年來,“一核一帶一區”打破傳統的區域發展格局,日益發達的交通網疊加聯系日益緊密的產業鏈、創新鏈,把發展動力從“一核”向“一帶”“一區”傳導輻射。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正在廣東大地上加速形成。
《廣東省硅能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是全國省級層面首個推動硅能源產業發展的行動計劃,以“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為引領,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強化省市協同、精準施策,注重創新驅動、應用牽引,鼓勵開放合作、培育生態,打造“五項”支撐載體,構建“十個”關鍵領域,到2025年,我省硅能源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加強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等供給保障,實施龍頭企業保鏈穩鏈工程,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著力構建自主安全、多元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以“鏈長+鏈主制”深入推進穩鏈補鏈強鏈控鏈,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抗沖擊能力。
2022年,對2021年小升規企業,以及2020年小升規后2021年工業增加值仍保持10%以上增長的企業進行獎勵;2023年,對2022年小升規企業,以及2021年小升規后2022年工業增加值仍保持10%以上增長的企業進行獎勵;2024年,對2023年小升規企業,以及2022年小升規后2023年工業增加值仍保持10%以上增長的企業進行獎勵。
南粵兒女扛起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等重要職責,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喜迎黨的二十大,推動改革開放邁上新臺階。
到2025年,廣東將培育老字號集聚區、特色區共10個,培育老字號(數字)博物館、展覽館、體驗館共20個,組織開展老字號專題展銷活動50場,認定100家“廣東老字號”企業。
在2022年全國“質量月”活動啟動之際,廣東省人民政府通報表彰了第七屆廣東省政府質量獎獲獎組織和個人,共有7家制造業企業獲得“第七屆廣東省政府質量獎”,26家制造業企業獲得“第七屆廣東省政府質量獎提名獎”。
本屆大賽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家電、新材料、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智能制造、機器人、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8大領域,另設粵港澳大灣區港澳臺專題賽。大賽自今年2月啟動以來,共吸引全國3976個項目參與同臺競技,總數較去年增長10%。
從研發費加計扣除情況看,近3年廣東省累計近12萬戶次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加計扣除額總計超4500億元,年均增長率達20.3%,顯示創新研發投入快速增長。
9月1日,第七屆廣東省政府質量獎及提名獎獲獎名單發布。廣東10家企業或組織獲“第七屆廣東省政府質量獎”,36家企業或組織和個人獲“第七屆廣東省政府質量獎提名獎”。其中,深圳共5個企業上榜。
欄目導航
當前可申報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