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專精特新智造指數(SFPII)課題組發布“專精特新小巨人市值排名50強”名單。從產業地圖來看,市值50強的“小巨人”上海占據1/5,排名全國第一,其產業分布為:芯片智造領域4家、醫藥智造領域3家,另外汽車智造領域、材料智造領域、電力智造領域各1家。
在專精特新“小巨人”市值50強中,區域分布集中度較高是在以上海為引領帶動的長三角區域,其中上海市有10家“小巨人”進入市值50強榜單,江蘇省有8家進入榜單,浙江省和安徽省各有2家進入榜單,合計22家長三角區域“小巨人”進入市值50強榜單,占比達到44%。
北京市入圍專精特新“小巨人”市值50強的企業共6家,數量排名全國第三。從區域產業鏈供應鏈構建和協同發展上看,北京智造業對京津冀區域的帶動作用仍有提升空間。
從產業來看,市值50強“小巨人”分布情況為:醫藥智造業16家、芯片智造業11家、材料智造業9家。在高端裝備智造業領域未見身影。
截至目前,工信部認定的前三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合計4762家,其中,東部地區專精特新“小巨人”數量占比達55.1%,共計2626家;中部地區占比22.8%,共計1084家;西部地區占比16.2%,共計771家;東北地區占比5.9%,共計281家。
據專精特新智造指數(SFPII)統計,現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約有15%的“小巨人”進入證券市場融資。361家“小巨人”在A股公開上市,其中,主板上市90家,科創板上市109家,創業板上市146家,北交所上市16家。另外在新三板掛牌的“小巨人”有347家(未包含已經轉板北交所的16家)。
2021年北交所開市首批企業81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共計16家,占比約1/5,其中1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是新三板精選層平移,3家“小巨人”來自新三板創新層。
北交所的設立,進一步完善了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開了直接融資通道,有助于這些細分領域處于龍頭地位的中小企業,借助資本力量發展壯大。